奇虾
 更新时间:2024-03-29 16:57:02

基本解释

  

生存在寒武纪的大虾。

奇虾,又名:古怪的虾,是一种于中国、美国、加拿大、波兰及澳大利亚的寒武纪沉积岩均有发现的古生物。它是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根据推测,此类动物极有可能是活跃的肉食性动物。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个种Laggania很有可能是一种食用浮游生物的动物。

  奇虾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化石表明这种动物口器有十几排牙齿,直径有25厘米,粪便化石长10厘米,粗5厘米。由此推测,奇虾体长可能超过2米。

  科学家在奇虾粪便化石中发现小型带壳动物的残体,这说明它是寒武纪海洋中的食肉动物,是海洋世界的统治者和食物最终的消费者。奇虾的发现表明,当时海洋确实存在完整的食物链。新的研究发现,奇虾的捕食肢能弯曲,腿能在海底行走,不过它的附肢没有分化,节之间缺少关节。

  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奇虾 - 考古发现

  发现

  早在1886年,也就是比沃考特发现马尔三叶形虫还要早23年,加拿大地质研究所的理查德·麦康内尔(1857~1942)在对布尔吉斯页岩层附近的山地进行地质考察时就发现了奇虾的化石。不过,他发现的化石,只是奇虾的口前的触手部分。根据这块触手化石,他以为那是某种虾类的化石,便按照“奇怪的虾”的意思,用希腊语将其取名为“奇虾”。

  直到1981年惠廷顿博士等人发现了奇虾全部身体各部分的化石,这才知道所谓“虾”(触手),所谓“水母”(口),所谓“海参”(躯体),原来都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组成部分。到这时,他们终于才能够复原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奇虾的形状。

  奇虾最初在加拿大发现,当时只发现一只前爪的化石,被误认为是虾的尾巴。科学家还想象了一个虾头,由于它不是虾,所以命名为奇虾。1994年,中国科学家在帽天山发现完整的奇虾化石,纠正了从前的错误,所谓的“尾巴”其实是它的爪子。

  最完整的奇虾化石出现在帽天山的页岩中。1992年帽天山北坡修筑公路,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巨大的断面,给了奇虾化石被发现的机会。第一块标本在发现之初只有前附肢的末端露了出来。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桂琴在野外当场就修理起来。当完整的一对前附肢和头部显露之际,她不禁兴奋得大喊起来。

  第一块奇虾标本的现形,又引出了第三块完整奇虾的问世。其实,这‘第三块’奇虾化石早在1990年就已被南古所的朱茂炎采集回来,但当初它怪异的形体让人迷惑,因而被冷落在办公室的托盘中将近2年。随着标本的修复,一个完整的凶猛的猎食者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5.3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

  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它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证实

  古生物学家们已经普遍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即奇虾是寒武纪时期(5.7亿~5.1亿年前)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摩洛哥古生物学家们的一项发现可能将再次刷新我们对这种生物的观点。他们发现这种生物可能比原先所认为的还要大,并且其灭绝的时间要比原先认为的晚大约3000万年。

  他们在一处地点发掘出一块奇虾的化石,这条奇虾的体长比之前发现的最大化石还要长出大约12英寸(约合0.3米)。另外,之前的化石记录都显示奇虾大约生活在5.4亿~5亿年前的海洋中。但是此次发现的奇虾化石周围环境中还发现了成千上万的海洋软体动物化石遗迹,它们的生活年代是在4.72亿年前。

  这就意味着,奇虾可能要比原先人们所认为的更大,并且其种族的延续也要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久。

  奇虾几乎可以说是寒武纪的标志性动物,它拥有一对大大的前爪,在头盖骨下面还有一张大大的嘴巴。它们还有一对大眼睛和一圈锋利的牙齿,甚至能轻易咬碎坚硬的贝壳。

  奇虾 - 奇虾之谜

  五亿三千万年前,澄江是一片碧蓝的大海,大海里住着许多动物的祖先。但由于地质运动,海洋生物死后,经过几亿年的埋藏变成了化石。帽天山动物化石属于云南东部早寒武纪的动物群,它以软体动物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化石宝库。

  自候先光先生1984年在澄江帽天山首次发现以来,已识别动物化石共120余种,分属于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10多个动物门类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五亿多万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

  其中微网虫又称九眼虫,是因为它有九对眼睛而得名。帽天山虫属于腔肠类动物。水母是透明的软体动物。尤其是脊索动物云南虫的发现对研究脊索动物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水中“霸王”的奇虾,奇虾形态特征和常见的虾身体非常相似,但似乎缺少了一个头,显得稀奇古怪,因而称它为奇虾。直到1979年英国生物学家,在希尔古斯页岩标本中找到了一块较为完整的化石,才发现“奇虾”。原来是一个具有圆环形口器的、巨大的头前附肢动物,才解开了一个世纪的“谜团”。奇虾是五亿多年前海洋中最庞大、最凶猛的巨型食肉类动物,它号称海中的“巨无霸”。最大的奇虾体长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海洋中其它各类动物的个体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奇虾的头前有一对多节的、带剌的,用于捕捉食物的强大前附肢,头的前上方有一对带柄的巨眼;头下方中央有一个由32个外唇极组成的圆形环形口器,口的最大直径可达25厘米,可吞食各种巨型动物,对具有外甲保护动物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奇虾身体呈流线型,背腹扁平,身体分节但没有背甲,身体两侧有十一对宽大的、有脉胳支撑结构的桨状叶,尾扇区由三对片状的尾叶组成,并从尾端的背部中央向后伸出一对细长的尾剌。奇虾特殊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善于游泳,强于捕食的本领,它在寒武纪海洋中是所向无敌的一个大家族。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