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
 更新时间:2024-04-19 09:27:31

基本解释

   森林碳汇(ForestCarbon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详细解释



   基本概念

  森林碳汇

  说起碳汇,要先提到全球气候变暖,提到二氧化碳的增加。这就要说到碳源,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自然界中碳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岩石与生物体。另外,工业生产、生活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它们都是主要的碳排放源。这些碳中的一部分,累积在大气圈中引起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打破了大气圈原有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碳汇中。

  通俗地说,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有资料说,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

  重要作用

  森林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森林碳汇能力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森林在碳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如造林、恢复被毁生态系统、建立农林复合系统、加强森林可持续管理等,可以增强陆地碳吸收量。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生物能源、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可减少能源和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国际情况

  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在全球正式生效。原本在自然界中默默地承担着碳汇作用的森林,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

  早在1997年12月由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同时规定,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自愿制定削减排放量目标。中国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占到整个GDP的3%。

  中国情况

  图为江西的一处红壤植被恢复实验地

  森林碳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活动吸收二氧化碳,抵减部分工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中国面对的国际减排压力,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应多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入,同时在现有的国家造林工程中,尽可能地考虑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林业碳汇放到与工业减排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我国正在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相关国际环境外交上争取主动。

  目前(2010年),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占到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全球排放总量的15%。中国正在由一个低能源消耗国家迅速转变为高耗能国家,随之而来的将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因而成为整个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占到全球能源总消耗的60%左右。这对中国、对世界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林业,2009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强调,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森林面4000 万公顷和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可见,林业已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国家将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增加森林碳汇功能。2009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了扩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

  基本价值

  以森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碳汇功能创造了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商品化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

  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的核心在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它为价值作了具体的规定。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加来看,自然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已经不存在,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大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森林碳汇或者二氧化碳排放权。

  效用价值

  效用即指商品的有用性,有人也称其为抽象的使用价值。“效用”使得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或同一商品的不同使用价值方面有了较为统一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效用理论强调的是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即根据消费者需求与否及其需求量的大小,决定某种商品是否具有使用价值,有多大使用价值,这正是效用理论的核心观点。森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具有广泛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具有全社会性、全球性和长时期性。[2]

  现实问题

  从全球来看,经济增长必然引起能源消耗的增长,能源消耗增长的结果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减少。森林碳汇创造了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作为一种可 再生的无形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人类自身生产方式、经济行为的约束,必须在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领域改变消费方式,以达到最高限度地利用资源。资源资产问题、资源产权问题、资源价值问题、资源核算问题与资源产业问题是资源经济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

  森林碳汇资源资产问题: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能够带来收益的物品称为资产。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类劳动投入形成的自然资源,都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收益,自然资源既有固定资 产的特征又有流动资产的特征,因此自然资源也是资源资产。森林碳汇作为二 氧化碳排放空间的具体载体,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资产。

  森林碳汇资源产权问题:森林碳汇作为资源资产与其它资产一样,也 存在产权管理问题。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资源有效利用的内在机制,促使资源资产化工作、市场化工作的进展。由于森林碳汇是以森林资源蓄积为载体的,所以森林碳汇资源产 权与森林资源产权保持一致。

  森林碳汇资源价值问题:所有 的自然资源,包括未经人类劳动参与或 者参与交易的天然的自然资源,都是有价值的。资源的价值是资源所有权经济权益的具体体现,这种价值取决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有用性、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等因素。森林碳汇资源具有有用 性和稀缺性,并且表现得越来越稀缺。

  森林碳汇资源核算问题:森林碳汇资源核算是完善资产管理、实现资 源价值和促进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森林碳交换的基础性工作。实行森林碳汇资源核算制度是缓解和消除经济发展中资源危机、寻求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有助于可更新资源的不断补充和耗竭资源有节制的消费,有助于界定资源资产 的所有权关系,有助于理顺资源产业内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

  森林碳汇资源产业问题:森林 碳汇资源产业是通过企业和社会投入进行保护、恢复、更新,增加和积累自然 资源的生产事业,是协调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关系,完善资源资产管理,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市场交易

  中国已经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了一个重要的增汇的措施,而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或将成为中国达成森林碳汇交易的第一家。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是经过国务院批复,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政府合作设立的公司。知情人透露,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北京环交所曾经申请过经营森林碳汇交易, 但是国家林业局还是决定成立下属的全国性林交所,并把森林碳汇交易留给中国林交所这个交易平台。

  以德国为例,说德国虽然目前(201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30%,但是却没有申请CDM的项目。原因是如果申请森林碳汇的CDM项目,就必须证明这片碳汇林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额外”种植的。并且由于树木种类的不同,年份的不同,甚至土壤土质的不同带来的固碳性的不同,这些都给计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五大环节

  这5大环节包括:①生产标准,②计量碳汇的标准,③认证标准(即检查验收的标准),④交易的规则,⑤交易的标准。关于交易的标准应由交易所来制定和执行,而认证标准则应该由生产方和交易方之外的第三方来完成。认证验收的第三方机构,也在建立培训中。

  发展完善

  计量体系

  测量森林碳汇

  建立统一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和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汇林业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为此,应加强碳汇管理和技术支持,设立国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评估机构,负责造林、森林管理等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评估等,同时,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支持、鼓励各省(区)按照所制定的标准,计量本省的森林碳汇及其动态变化,逐步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森林生态价值的统计范畴,统一对外发布。随着国内外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碳汇林业的宣传,碳汇计量和监测的任务会逐步加大。因此,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国家应鼓励建立碳汇计量、监测的中介组织并对其资质进行管理。

  林业科技

  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 中国应加大碳汇林业科技投入,提升碳汇林业科技水平。在提高碳汇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通过对碳汇林业的研究,提高中国森林特别是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同时,对于防止或减少毁林等森林保护项目,应通过参与式管理,协调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实施项目。

  生态补偿

  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现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主要是国家财政出钱“买单”。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补偿标准偏低且“一刀切”,没有真正体现森林生态服务的价值。国际碳市场的兴起,使得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成为可能。因此,利用碳汇林业的概念,在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

  造林增汇

  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 企业由于其生产、服务或交易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因此企业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而植树造林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企业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所造林木归当地农民,使农民获利,而企业获得碳汇,并经权威部门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账户上,定期发布。同时,推动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积累碳汇的相关政策出台,在未来国家如果给企业设定减限排指标量时,允许参与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规范推进碳汇林业 由于涉及林业碳汇及碳贸易的国际规则比较复杂,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使碳汇林业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