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
 更新时间:2024-04-25 16:37:04

基本解释

  橡皮人 -概述

  橡皮人,始于王朔1986年发表的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先进演变成一种“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橡皮人站在“有闲有钱有知识”的社会优等生的对立面,在中国,这些无梦、无趣亦无痛的城市生物,正形成一个庞大群体——先有《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再有《中国翰德就业报告》,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有心理学家发表观点,以前一个中国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现在经常一两年就枯竭了——全因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效率,却降低了人的成就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职业中寻找: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城市中寻找:根据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对工作感到厌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庆、上海、辽宁、湖北、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中国城市的性格、发展速度、文化生态改变的不仅是GDP与CPI,还在改变小职员的幸福指数。

  特点

  橡皮人可以从很多职业中找到。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因此,有人将橡皮人的特点总结为“无梦、无痛、无趣”。但他们并非小说中所描绘的是一具“行尸走肉”。他和所有人一样善良,但从不见义勇为,连围观群众也不会去做;他不是无情无义,但从不让座;他拥有一颗温柔的心,但在致电父母时找不到语言……

  原因

  橡皮人并非没有感觉,只是心很累。因为他们曾经有梦、有趣、也有痛。可在疾速发展的社会中,他们总在疲于应付。而一本又一本《杜拉拉升职记》 、 《在办公室潜伏》之类的职场图书,让他们意识到,与其满怀激情的四处碰壁,不如顺应所谓的人类行为规范和潜规则,毫无表情地“被动生活”。并且麻痹自己的神经来抵御“被动生活”的疼痛。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价值观的迷失,造就了他们,同时也在深深地影响着你和我。如果逐条对比一下,或许你和我都在一步步“靠近”橡皮化。曾有报道说,在英国很多人靠一种“情绪食品”来放松情绪;而中国的大城市也出现心灵超市,销售写有“快乐”、“安全感”等各种情绪的空瓶子。就像一首歌曾唱到“我的病就是没感觉”。

  正是这种没感觉的病,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橡皮人。,其实不想做橡皮人很容易,只需要在生活注入一些生活的艺术。比如:陪父母散步,听着歌做家务等等,总之不让工作占据生活的全部。

  成绩因素

  多年打拼会给你带来不错的成绩,也可能让你故步自封,沉溺于成绩当中。对上司,你可能觉得他是个外行而加以藐视;而新人,你干脆视而不见。

  经验因素

  经验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变成不合时宜的古董。牢牢抓住经验不放,只能让你成为大家眼里的老顽固。

  批评因素

  自身“免疫力”的增长,让你越来越适应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免疫增强的橡皮模式,到最后会让你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定位错误

  职场中的事,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和职位。这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被动地橡皮下去,是很多人的对策。

  不公平待遇

  你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你的创意不错,却总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头上。职场的确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这让人对一切产生怀疑,不如橡皮下去,我行我素。

  过度要求自己

  这是初入职场人士的通病,怀着雄心壮志,却又不切合实际。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整个世界。失败了,就龟缩一角用橡皮外套麻痹自己;而短暂的成功,会让你有下一个疯狂的目标,直到自己力所不及。

  如何警惕

  1、你需要一个爱人或一些好友,让你工作的感觉复苏,一些用心去赴的约会,或一个略带放肆和刺激的电子派对。

  2、尝试重新让自己对上司产生“畏惧”,在乎和重视他下达的每一项任务。

  3、每天对自己说“我有一个目标”。尽可能地保持定期制订工作计划,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尽量完成。

  4、尝试多结识新朋友或与不曾深入交往的同事换一种交流方式,让沟通显得不一样。

  5、给自己一段假期,然后告诉自己,蜜月刚刚开始,真正的好生活才拉开序幕。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