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
 更新时间:2024-03-29 22:26:54

基本解释

  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NO,无色)、二氧化氮(NO2,红棕色)、笑气(N2O)、五氧化二氮(N2O5)等,其中除五氧化二氮常态下呈固体外,其他氮氧化物常态下都呈气态。作为空气污染物的氮氧化物(NOx)常指NO和NO2。

  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空气污染物的氮氧化物是NO和NO2的总称,用NOx表示。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直接或间接与大气环境问题相关,如光化学烟雾、酸沉降、平流层臭氧损耗和全球气候变化。此外,氮沉降量的增加会导致地表水的富营养化和陆地、湿地、地下水系的酸化和毒化,从而对陆地和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最终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详细解释



  氮氧化物 - 种类

  常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 (NO)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二氮 (N2O)

  叠氮化亚硝酰 (N4O)

  三氧化氮自由基(NO3)

  三氧化二氮 (N2O3)

  四氧化二氮 (N2O4)

  五氧化二氮 (N2O5)

  三硝基胺 (N(NO2)3)

  氮氧化物 - 理化性质

  除五氧化二氮为固体外,其余均为气体。其中四氧化二氮是二氧化氮二聚体,常与二氧化氮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

  相对密度:一氧化氮接近空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氮比空气略重。

  熔点:五氧化二氮为30℃,其余均为零下。均微溶于水, 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五氧化二氮,在-10℃以上分解放出氧气和硝气。

  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一氧化二氮(N2O)、二氧化氮和五氧化二氮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

  氮氧化物 - 毒理学

  氮氧化物中氧化亚氮(笑气)作为吸入麻醉剂,不以工业毒物论;余者除二氧化氮外,遇光、湿或热可产生二氧化氮,主要为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损害深部呼吸道。一氧化氮尚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人吸入二氧化氮1分钟的MLC为200ppm。

  氮氧化物 - 来源

  火力发电: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最大的来源是火力发电。据统计,2005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超过1900万吨,其中火力发电是最大来源,燃煤电厂排放700万吨,其次是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分别贡献了23%和20%。

  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更重要的来源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就是说,当汽车行驶时,内燃机燃烧过程的1600℃高温和富氧条件生成了氮氧化物。据统计,2008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99亿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保有量位于前40名的城市中,约50%的氮氧化物污染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深圳市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了全市排放量的56.4%。而在民用车辆里,其中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约占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总量的70%。

  采暖燃烧的锅炉:采暖燃烧的锅炉也是氮氧化物的一大来源。 据统计,在冬季采暖季节,北京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是夏天的10倍,当然,冬季排放的氮氧化物并没有比夏天多10倍,但由于夏天大气氧化性能好,能将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掉。因此,冬季大气的氮氧化物污染问题显得更严重。

  氮氧化物 - 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

  氮氧化物作为一次污染物,本身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它可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部,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引起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流行性感冒,诱发肺细胞癌变;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

  氮氧化物还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它是生成臭氧的重要物质之一,与臭氧浓度和光化学污染紧密相关。臭氧将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导致农业减产、损坏文物等。由于臭氧及形成臭氧的物质容易在大气中输送、扩散,使得光化学烟雾往往成为一个区域性问题,其覆盖范围可达几十甚至数百公里以上,而且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臭氧浓度往往比城区还高。

  土壤酸化

  酸雨主要成因是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还通过雨水落在江河湖泊、海洋中,进入地下水,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据悉,在北欧,由于氮氧化物的沉降,使得水体中氮成分大大增加,引起了海水的赤潮等问题。富营养化问题还能引起土壤化学成分的改变,即土壤的酸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

  生命周期长

  氮氧化物的生命周期比二氧化硫长,可以进行跨国界的“长距离输送”。国外研究认为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是全球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日本学者也声称其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极可能是中国的大气污染物“随风飘到了日本”。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